7月25日,由齐鲁晚报・齐鲁壹点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(济南市中心医院)联合打造的《中心好医声》健康科普直播栏目正式上线。直播的首期特邀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董振华,分享健康减重的有效方法。从揭示网络上流行的减重误区,到解析科学减重的基本原则,董医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减重知识。此次直播还在百度、新浪等多个平台同步分发,吸引了超过645万人次的观看。
减重误区与科学减重原则
在直播中,董振华聚焦于常见的减重误区。她强调,断碳水、单一饮食(如只吃水果、蔬菜或鸡胸肉)等方法虽然看似能迅速减重,但往往隐藏着健康风险。“单一食物无法满足人体对所有营养元素的需求,可能导致身体的能量不足。”董振华解释道,断碳会促使身体分解脂肪,增加酮体的生成,从而增加酮症的风险;而只吃蔬果则可能导致蛋白质不足,影响肌肉的合成,最终导致骨骼肌的减少。骨骼肌是糖代谢的核心,缺乏它反而会降低新陈代谢速度,不利于减重。董振华强调,碳水化合物并非“洪水猛兽”,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种类并控制摄入量,例如优选粗粮、五色米、玉米和南瓜,而不是完全断绝。
多维度评估减重需求
很多人误以为BMI超标就必须减重,董医生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判断是否需要减重应结合多维度指标进行评估。BMI在24-28为超重,而超过28则为肥胖,但这并不是唯一标准。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、女性超过85厘米则需要关注腹型肥胖。此外,当肌脂比出现脂肪增多、骨骼肌减少的情况时,也应优先考虑增肌。特殊人群如运动员体重较重但骨骼肌含量高,无需减重,而老年人对减重的要求相对宽松,更应侧重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。
坚持科学的减重方式
许多人在减重的过程中面临反弹的问题。董振华表示,健康减重需要遵循“几个不要”和“几个要”。首先,不要追求快速减重,每月减重应控制在6-10斤(每周约0.5-1斤),过快的减重会导致代谢降低和皮肤松弛。同时,不要仅仅关注体重,还应关注身体成分变化,比如骨骼肌的增加和腰围的减少。长期坚持均衡的饮食与规律的运动,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,避免依赖短期极端方式,才是有效减重的秘诀。减重的核心是要创造“能量缺口”(每日减少1300-500千卡),即摄入的热量需低于消耗,但必须保证营养的均衡。
饮食与运动的配合
在饮食方面,董振华推荐使用“211餐盘法”,即餐盘的一半应为蔬菜,1/4为优质蛋白(如鱼或鸡肉),另外1/4为优质碳水(如粗粮或南瓜)。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占比应为40%-50%,通过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脂肪来控制热量,从而维持代谢。在运动方面,不同体重人群应采取不同的方法:大体重人群需要保护关节,选择游泳、水中行走等低负荷的运动,从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;而小体重人群则应结合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,以避免无效的“溜达式”运动。
关注睡眠与情绪的影响
董振华还提到,睡眠和情绪对减重具有重要影响。睡眠不足(少于7小时)会导致瘦素减少、饥饿素增加,从而引发暴食;情绪焦虑或抑郁则可能导致“情绪性饮食”。她建议确保每晚7-8小时的睡眠,必要时通过沟通和心理咨询来调节情绪。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,减重时需特别注意低血糖和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,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调整药物或饮食。
个性化的减重方案
作为医院减重中心的负责人,董振华介绍,中心依托多学科团队,涵盖内分泌科、外科、营养科和中医科等,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干预。西医方面通过精准评估代谢率和定制饮食运动方案来规范药物治疗;中医方面则通过辨证施治进行调理。此外,特色技术如肠菌移植能够改善肠道菌群,帮助调节口味,轻松减重。董振华表示,“总有一款适合你”的个性化方案,欢迎有需要的患者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进行预约咨询,科学减重,守护健康。
专家简介:董振华,医学博士,副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,曾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,是济南市青年技术骨干。董医生还在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担任委员,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委等职务,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微循环和胰岛素抵抗,曾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,获得多项科研奖励。
3499拉斯维加斯致力于推广科学减重及健康生活方式,期待为每位追求健康的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。